钢铁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实时讯息 > > 

“六个一体化”深中同城开启东西岸新融合

2025-06-30 08:19:00

翠亨新区是珠江口西岸连接深中通道的桥头堡。

中山深化“中易办”城际融合互动专区建设。

鸟瞰深中合作创新区。

中开高速跨越广澳高速从火炬开发区穿过。

2024年全年深中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亿元,同比增长近80%。

翠亨新区率先实现110项深圳社保、医保和税务业务在中山“一端受理、一网办理”。

珠江口的风,从未如此迅疾。

一道长虹跃海,30分钟车程贯通“天堑”。

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方面,深中“六个一体化”正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融合,让深圳和中山从“双城”走向“同城”:

规划同图牵引产城脉动,营商趋同催生创业沃土,产业共链裂变万亿级动能,交通便利改写湾区通勤圈,科创合作扩展湾区创新轴,协同治理营造同城化服务。

长图启卷,请见证——

一条跨海通道如何引爆“同城化核聚变”,六个维度怎样改写大湾区地理经济学。

●文:罗丽娟 图:叶志文

【规划】

深中共同启动《深圳中山经济合作区综合规划》,主要聚焦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两大板块,合作区总面积约66.08平方公里,构建“一中心、三基地”的空间功能格局。其中“一个中心”为翠亨城市新中心,“三基地”为建设产业链协作基地、高端制造合作基地和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

深中签署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合作协议,举办规划联席会议,联合印发规划一体化行动方案,推动交通、产业、城市风貌等多领域规划协同。共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成果,通过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率先实现跨珠江口城市之间规划数据的互联互通。

两市自然资源部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开展深中一体化空间协同规划,深入研究功能布局协同、基础设施联通、产业科创合作、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空间策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构建区域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围绕黄金内湾建设前瞻布局,深中共同开展深南中城际规划前期研究并推动相关预留工程动工,共同编制深圳中山经济合作区综合规划,打造跨区域的产业协作平台,推动珠江口空间重构与资源整合。

对标深圳优化翠亨新区城市设计,将翠亨新区产业用地比例增加两成,“减居住、增产业”打造融合发展“样板区”。

坚持环湾向东发展,在临深的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预留4万多亩土地,为大湾区产业深度合作提供充足用地保障。

【营商环境】

“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35项,深化“中易办”城际融合互动专区建设,实现与深圳、珠海、佛山、顺德、江门等市(区)政务服务“指尖融合”。

两市联合印发《推进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积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立深中住房公积金融合发展事项清单,实现深中两地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互联互通。

设立深中办事专窗,同城化办理深圳和中山缴存职工购房提取、退休提取、租房提取等20多项事项,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超2.9亿元。

发布《关于开展深圳、中山试行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跨城互认合作的通告》,两地首批中央厨房配送和餐饮管理企业实现跨区域许可资质互认合作,实现企业“一地办证、多地经营”。

深中联通知识产权与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统一双方在知识产权与标准信息领域的4个平台入口,覆盖超32个业务栏目,可“一站检索”各类信息数据近1.6亿条,“一网速达”享受纠纷在线调解、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指引、香山之品申报等联动服务。

深中两地消委会签署《消费维权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两地联席会议制度及投诉咨询工作联络员制度,制作深中“e消费”线上小课堂,发布国庆消费提示,开展智能门锁比较实验,共同促进区域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产业】

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中山市无人系统及智能机器人产业协会与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福昆大湾区(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园、中山阜沙低空经济产业基地等产业载体,着力打造深圳低空经济成果转化首选地。

2024年9月,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成立,系中山市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的战略合作项目,进一步整合政府、智库、第三方机构等产业资源,促进两地实质性的AI产业交流与合作。

依托“工改”腾挪空间,中山跨镇街规划建设深中合作创新区、健康医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岐江新城智慧港等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加快打造一批深圳链主企业专业配套园区。

推动合作项目落地,洋紫荆油墨、联合光电、东菱威力等企业与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创新设计院达成项目研发合作;元一科技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通宇通讯、德华芯片、完美分别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合作获批广东省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

推动产业载体建设,在深圳设立“中国中山留创园(龙岗坂田)双向离岸孵化器”,探索“反向飞地”模式,招引深圳优质创新成果落地中山转化。

【交通】

推进对接深中通道的高快速路网建设。2024年,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南中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基本实现中山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

构建“深中1小时通勤圈”,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2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截至目前双边累计发班9.9万车次,发送旅客273万人次,日均发班277车次,日均客流约7600人次。

新增中山至深圳定制客运线路4条,行程从2.5小时缩短至50分钟,日均发班增加23班次,累计发送17.42万人次,为深中通道开通前的2.67倍。

中山至香港跨境运输班线增至11条,乘车点增至30个,日均发送班次增至106个,实现日均发送旅客约1655人次,较深中通道开通前增长47.2%,行程从原来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2小时左右。

中山5个集装箱码头与深圳蛇口港、盐田港2个枢纽港开通9条“组合港”航线。2024年,深中航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深中航线集装箱运量首次超过中山—香港航线。其中,“组合港”航线吞吐量同比增长103%。

【创新】

深中两市科创部门签订《深中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在推动研发平台创新合作、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科技服务资源互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建立合作对接机制,促进两地创新资源合作共享。

连续两年举办深中创新资源对接会,近400名深中两地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参会,发布中山企业技术需求超300项,超30项深中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组织超10场产业化更紧密的专场对接活动,推动深圳科创赋能中山智造。2024年全年深中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亿元,同比增长近80%。

今年以来,依托中山市人工智能协会举办4场AI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来自深中两地科研院所、头部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协会会员企业等200余人参会。

【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中山与深圳市政法机关签订《支持和保障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司法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加强区域协同服务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等,加强跨域立案、审判协作、跨域执行等工作。2024年,中山全市法院与深圳法院互相委托送达案件161件、协助执行1365件。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融合,签订《深圳市、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合作备忘录》。

深化跨区域人民调解协作,深中签订联合推进两地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建立健全跨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机制。

与深圳签署《推进深圳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卫生健康协调发展合作备忘录》,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山)ECMO救治中心,与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28家医院建立救治联盟。

翠亨新区率先实现110项深圳社保、医保和税务业务在中山“一端受理、一网办理”,推动首批集成超280项中山本地业务入驻深圳,与深圳市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签订《企业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信息互通、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