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实时讯息 > > 

东湖评论:赓续三大精神,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荆楚答卷

2025-08-27 09:25:00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精神血脉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大精神承载着革命岁月的坚韧意志,汇聚了不同时代的磅礴伟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思想灯塔,更是湖北在中部崛起中勇立潮头、行稳致远的精神基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三大精神蕴含的强大力量,将其转化为奋进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既是对光荣历史的庄严传承,更是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以“信念如磐”锚定方向,用“勇毅前行”开创新局。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诠释了“忠诚于党、坚守信念”的精神品格。在抗洪斗争中,湖北人民以“人在堤在”的钢铁誓言,展现了抗洪精神的团结伟力。在抗疫斗争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以“党员先上”的请战书,彰显了抗疫精神的信仰之力。广大党员干部当以精神洗礼淬炼政治本色,常修常炼理想信念这门终身课题,以“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坚韧,将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切实转化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中永不偏航。

以“枝叶关情”扎根人民,用“俯身实干”温暖民心。精神不灭,魂魄永在;心系人民,力量无穷。大别山英烈们“山山埋忠骨”的壮烈,抗洪勇士们以“洪水不退我不退”的坚定,抗疫先锋们以“白衣执甲逆风行”的勇敢,共同印证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永恒真理。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将三大精神中“为民初心”转化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自觉行动。从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到走进社区院落解难于民,将顶层设计的政策关怀,精准地转化为基层实践中的民生福祉,每一次深入群众的为民服务,都是对初心使命的深刻实践和不断淬炼。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镌刻于心,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党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以“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用“勇毅笃行”再建新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三大精神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破局的关键密码。大别山“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的军民同心,是直面强敌的勇气;抗洪一线,“人墙堵溃口”的血肉之躯,是守护家园的担当;抗疫战场,“火雷速度”的中国奇迹,是分秒必争的魄力。这些精神印记,共同诠释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将三大精神激发的昂扬斗志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将初心誓言化为躬身实干、再建新功的时代作为。

从大别山的革命烽火,到抗洪堤坝的钢铁防线,再到抗疫战场的生命守护,三大精神犹如照亮前路的明灯,鼓舞斗志的号角,指引航向的丰碑。新时代党员干部当怀虔敬之心,传承红色血脉,以火热实践回应时代召唤,用赤诚担当铸就辉煌业绩,让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迸发磅礴伟力,书写荆山楚水不负时代的崭新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晶鑫(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