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5日讯(记者 张艳玲)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司法部、全国律协发布67类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并于7月14日起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广使用。这是在第一批11类示范文本试行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便利群众诉讼,提升司法服务质效。
第一批示范文本自2024年3月试行以来成效显著。在当事人权益保障方面,示范文本通过总结常见诉讼请求及争议问题,让当事人能以勾选等方式准确、全面地提出诉求,像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示范文本列举12项常见赔偿项目,极大方便了受害人;涉合同纠纷文本中的管辖约定栏,避免了后续管辖争议;专业案件文本中的鉴定申请栏,防止当事人因未及时申请鉴定而承担不利后果。
在便民诉讼机制上,线下线上融合推广模式成效凸显。线下诉讼服务中心等场所提供文本及扫码下载服务,线上“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的“示范文本下载专区”实现“一键获取”,各地法院还将专业术语通俗化,让群众易懂好用,72%的当事人和律师主动选择使用。同时,示范文本助力审判质效提升,81%的信用卡案件应用后,平均审理周期缩短10%以上;也帮助律师更好把握审判思路;还赋能多元解纷,今年1—6月,全国法院超四分之一案件通过先行调解成功化解,并助力纠纷源头预防。
记者了解到,本次新增的67类示范文本,在修订上有诸多亮点。增加可供选填的空白栏,满足复杂案件和当事人陈述需求;删除可通过数据共享获得的栏目,减轻诉累;增加填写实例、说明及证据清单,方便当事人准确表达诉求和提交证据;增设“对纠纷解决方式的意愿”栏目,提供多元解决方案;提升文本易用性,如word版可复制粘贴、扩容等。
为推广第二批示范文本,人民法院强化业务培训,确保干警等应知应会;加强应用指引,通过海报、二维码等提供便利;配足人员保障,为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服务;强化工作合力,与相关单位沟通培训。
新增的刑事自诉、执行等文本特点鲜明,设计贴合实际,如执行案件文本按常用申请书制定;能提升群众诉讼能力,像行政领域文本帮助原告准确把握诉求;助力纠纷实质化解,如刑事自诉文本可附带民事诉状;还增加特别提示内容,提示权利和风险。
在科技赋能方面,人民法院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在线填写功能支持“掌上办”;研发智能回填功能实现“一键转”;优化辅助填写功能方便“高效填”;对接案例库将实现“精准推”。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持续优化文本内容,拓宽应用广度深度,提升应用辅导能力,强化监督指导,切实便利当事人应用示范文本,让群众在诉讼中感受到更多便利。
编审: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