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实时讯息 > > 

‍‍人民日报|金台瞰甘头条 | 外来“超级蔬菜”扎根甘肃永登县

2025-08-22 20:59:00

永登县融媒体中心马娟娟

甘肃永登,八月的大同镇生机盎然。在甘肃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娴熟采收绿奶油生菜、娃娃菜等高原夏菜。这些蔬菜通过“以销定产”的统一管理模式,在72小时内经高效冷链跨越千里,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及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餐桌。

基地内,一种形似菜花、叶片卷曲如羽的蔬菜格外引人注目—— 这正是原产地中海沿岸的“超级蔬菜”羽衣甘蓝。这种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可凉拌、生食、榨汁或制成粉剂。随着国内奶茶店掀起“羽衣甘蓝饮品热”,这一外来品种正加速走进大众视野。两年前,甘肃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引入永登县,依托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的高原气候,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


“从每年6月至10月底,羽衣甘蓝进入采收季。工人每7到10天采摘一次上部嫩叶,保留功能叶保障持续生长,老叶则制成粉剂避免浪费。今年,基地轮作种植羽衣甘蓝1150亩,亩产达1200公斤。在粤港澳等地销售,每公斤售价可达50元。”基地负责人徐文华介绍道。


小小的羽衣甘蓝成为当地农业发展新亮点,也为农民致富和农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基地通过流转大同镇3000亩撂荒地,开发1200亩有机蔬菜田,配套2座高标准保鲜库实现蔬菜就地预冷、分装,产业红利惠及乡村民生。


大同镇郭家墩村党总支书记龙宝海说:“除了给农户每亩地500块钱地租以外,村上有111座冷棚也入股承包给企业,预计2025年底,村民分红金额能达到40万元。”


“我们挣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公司管吃管住,收入还可以。”来自平凉的柳亮文夫妇是种植基地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依靠蔬菜采收、称重、装箱的计件工作,日均收入可达300余元。


羽衣甘蓝的成功引种,印证了“外来品种本土化”的产业潜力。这颗来自地中海的“绿色明珠”,在黄土高原上转化为富民产业:既为粤港澳及海外餐桌输送优质食材,又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三重渠道,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签发:董洪亮

责任编辑:宋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