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小骅 通讯员 黄泽军
篮球场上跳跃投篮的身影,足球场上追逐奔跑的呐喊,泳池里劈波斩浪的畅快……让孩子利用假期学习体育技能、强健体魄,无疑是件大好事。然而,不少孩子和家长对于体育锻炼效果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究其原因,往往是大家习惯于“眼见为实”,仅凭观察到的表面现象就匆忙下结论。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关于运动与身高的误解。篮球场上普遍“高人林立”,身材修长;而举重台上,选手们则多显得“敦实有力”,体格健壮。这种鲜明的对比,很容易让人产生直观联想:是不是打篮球能拔高个子,练举重会把孩子压矮?
其实,这更多是运动项目特性对体型的“筛选”结果,而非运动本身对身高的“塑造”或“抑制”。
修长的身材、出色的臂展和弹跳力,在篮球运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抢篮板更轻松、防守覆盖面积更大、投篮出手点更高。因此,高个子球员更容易在篮球领域脱颖而出。
举重项目则更青睐矮壮型身材。这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力学原理:身材相对矮小,意味着举起杠铃时的做功距离更短;重心更低、更稳,有助于保持平衡和控制巨大重量;较高的力量体重比(单位体重能产生的力量)也是关键优势。项目特性主动“选择”了这类身材,并非沉重的杠铃把运动员压矮了。
特定运动项目,主要是根据其内在需求“筛选”出具有相应身体天赋(如身高、体型)的运动员。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参与篮球、举重等运动本身,在基因潜力之外,并不会显著改变最终的身高走向。
当然,青春期的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配合均衡充足的营养,有助于身体更好地达到其遗传赋予的身高潜力上限。
健康之路,亦是智慧之路。唯有擦亮双眼,理解现象背后的复杂逻辑与多维因素,摒弃“想当然”的直觉判断,结合个体化的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听懂身体的语言,做出明智而负责的健康选择。
网友们表示“学习到了”。
哦哈哦哈:原来是项目选人啊,我一直觉得打篮球能长高。这下学习到了。
一一的二:确实容易想当然。给孩子报班真不能光看别人练成啥样,得看娃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
小飞的秋天:选运动项目,别光迷信练了就能长高、变壮,兴趣和科学训练更重要。
明天开始减肥:以前有教练来我们学校选过游泳运动员苗子,他们首先看的就是先天身体条件,不达标的直接淘汰。
电影大大:这个暑假我的孩子去练拳击了,我朋友说练拳击不长个头,但我不觉得,孩子开心就好!